宝宝长得胖代表身体健康?担心大胖小子变营养

摘 要

  养护宝宝的过程中,大多数家长都会将体重用作评判身体健康与否的标准。特别是在老一辈人的眼里,孩子长得白白胖胖证明能吃能喝身体素质好,哪怕体重明显超标也觉得是好事,只

养护宝宝的过程中,大多数家长都会将体重用作评判身体健康与否的标准。特别是在老一辈人的眼里,孩子长得白白胖胖证明能吃能喝身体素质好,哪怕体重明显超标也觉得是好事,只能说这样的想法着实大错特错。


生个“大胖小子”真的更健康?

小杨怀孕的时候,因为身体瘦弱总是被婆婆催着“多吃点”,将来才能生个大胖小子。为此,孕前体重80多斤的小杨,直到分娩前竟猛增至130多斤,用她的话说“我怀孕后体重就像多长了个自己”。

从小到大,小杨的身体素质确实较差,上学时体育课上跑跑步就脸色发白气喘吁吁,哪怕参加工作后也不能熬夜加班,否则次日上班就一脸疲惫且头晕目眩。是以小杨认为这些症状都是因为自己身体太瘦所致,因而她确实想生个白胖的小孩。


果然孕期吃得多,生出来的宝贝足足有8斤,差一点就成了巨大儿。所幸分娩时医生强调剖腹产,否则按照小杨的骨盆来说真要顺产很可能导致分娩困难和出血风险,甚至宝宝也可能因盲目牵拉而锁骨骨折。

而且在小杨和婆婆都提出“大胖小子好养活”的话时,医生的一番话浇灭了他们的热情。要知道,巨大儿体重太胖需要科学喂养,否则必普通孩子患高血压、糖尿病的概率会更大,婴儿家长需要征求医生的意见和看法。


孩子体重太胖,对身体健康有哪些大影响?

根据《中国儿童肥胖报告》数据显示,从1985-2014年间我国7岁以上儿童的超重率从2.1%增长至12.2%,肥胖人数从615万人增至3496万人。预估到2030年,0-7岁肥胖儿童数将增长至4948万人。

可以明显预见的是,若家长不对孩子的体重加以干预,将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众多危害。

1、成年后容易爆发更多慢性病:大量研究数据分析指出,儿童肥胖引发的高血压患病风险是普通儿童的3倍以上,而糖尿病患病风险则是普通儿童的2.7倍。

要知道,一旦患病治疗就是持续的事情,这对于孩子们的生活学习都会带来众多困扰。因此家长一定要从孕期开始预防肥胖,给宝宝更良好的生存环境。


2、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症状:多数人都认为孩子白白胖胖属于营养旺盛,但这并不是衡量身体健康的标准,也不是判断营养物质吸收全面与否的指标。

要知道,人之所以胖是因为体内摄入的脂肪和热量超标难以被消化和分解,而且因为这类人群好食高脂肪高热量所以身体缺乏蛋白质和矿物质,因而就容易出现缺铁缺钙问题。所以说,白白胖胖也可能是营养不良哦!


3、身体性早熟的概率更大:不难看出,大多数体型较为丰满的孩子们都容易性早熟,而这就是肥胖带来的典型坏处之一。

要知道,当孩子身体出现第二性征则代表他们的身高发育会渐趋缓慢,对于孩子今后长高有拖后腿行为。而且孩子提前早熟心理变化较大,若家长不能及时观察和疏导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理自卑。


要想孩子健康成长,家长需要做好这几件事

孕期宝妈管住嘴迈开腿:大多数女性怀孕时由于身体激素变化,每天都容易感受到饥饿,于是饮食上每天六七顿再正常不过。但吃得多动得少,孕妈和胎儿所吸收的营养过多导致体重随之上涨,这时就容易养出巨大儿。

但为了宝宝的健康着想,孕妈在孕期还是要管住嘴迈开腿,保持饮食合理搭配,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,另外日常多走动多锻炼也能促进消化,对于母体和胎儿都有较大帮助。


1、育儿过程中不要让孩子暴饮暴食:不论是年轻父母还是老一辈人,总是觉得孩子多吃才能长肉,这样身体素质才会更强健。于是餐桌上总能发现老人一口接一口的喂孩子吃饭,明明孩子明确表示吃饱了还要继续添饭

只能说吃得多真不一定有营养。还是那句话,孩子的肠胃负担有限,一旦超过承受量就会加重肾脏负担,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不但没有帮助反而危害极大。


2、根据孩子的胃口大小进食最好:所谓“能吃是福”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件好事,但在健康上却恰恰相反。如今社会上的美食种类太多,不论是饭食还是零食孩子几乎想吃啥就有啥。

但是就营养素而言,家长只要保持饮食多元化,保持粗粮细粮相结合,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,其实就能保障孩子补充足够营养。而且吃得恰如其当远比吃得饱更利于孩子发育,这样才能保证身体素质更强健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